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 资讯  >  正文

观察:宁波百岁老人每天作画4小时,养生之道就是专注于喜欢的事
2023-03-25 15:41:58 钱江晚报

得知记者来访,正在一楼卧室看书的汪宝华用搪瓷杯打满一杯水,走上二楼这间属于他自己的仅有四平米的画室。他的面容几无皱褶,眼神清澈。这实在不像一位百岁老人,只有那顶黑色绒帽遮住的满头银发,告诉我这应该是一位有故事的老人。


【资料图】

起床后,做20个深蹲和100个侧抬腿

汪宝华的作息很有规律。早上六七点起床,他会做20个深蹲和100个侧抬腿。整个上午,花4小时在这间小小的画室作画练字。

△汪老为潮新闻写的一幅作品。

几乎不用手机的汪老,对外面世界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读书看报。环顾汪老的画室,四周墙上挂满了书画作品。书法有格言、古诗词,还有临摹的《兰亭集序》。画作就更惹眼了,以梅兰竹菊和飞禽走兽为主,用色很大胆,细节也很讲究。尤其是几幅画老虎的作品,栩栩如生。采访中得知,尽管是草根画家,非科班出生,但汪老一辈子专注作画,自得其乐。

今年是癸卯兔年。春节前夕他还画了一幅《玉兔迎春》的贺岁作品,生动又喜庆。

汪老说,最近他打算画一些与杭州亚运会有关的画作,目前还在构思中。记者当即想到今年杭州亚运会的吉祥物是一组名为“江南忆”的机器人,便请汪老再次留下墨宝:“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祝杭州亚运会圆满成功。”

小时候蘸水在地上墙上作画,如今已举办画展近20场

1923年9月,汪宝华出生于宁波北仑郭巨的一户农村家庭,小学仅读了四年半。14岁那年跟着乡人到上海当学徒,一年后日军攻入上海,不得已坐轮船逃回家乡,随父亲种田度日。

“我从小就喜欢画画。”汪宝华说,小时候家里穷,买不起纸和笔,就拿木棍当画笔,蘸水做颜料,在地上或墙上自学绘画。“当时有小人书和戏剧中的人物,甚至烟壳上的画,我都学着临摹,也画一些花卉,如床围、枕头花等等。”汪宝华回忆说。

即便在抗战时期,汪宝华也没有中断作画,还一度出了名,以此作为谋生饭碗。“有一次庙宇被敌机炸毁,我被请去作墙头画。另有一次作墙头画时,每天工资稻谷50斤。”凭着这门手艺还画过轿子、宫灯、戏台等。

新中国成立后,汪宝华短暂担任过村长。从1956年到1996年,汪宝华当了40年的会计。

作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农民画家,汪宝华在担任会计时,就跟行业圈子有所交流。他白天工作,晚上绘画,参加当地文化馆和书画协会组织的活动,1959年还作为宁波的农民画代表参加省里的会议。

1996年从会计岗位退休以后,他更加投入地进行书画创作。“每年创作上百幅画作,至今总计画了多少作品,连我自己都记不清楚。”汪老笑着说道,“很多都送人了,家里放不下。”

这些年来,汪宝华很想在技法上有更高的提升。他发觉花草比较好画,但动物的神态就比较难掌握,尤其是他喜爱的老虎,画来画去总觉得缺少灵气。有一次,村里组织老年人去动物园游玩,这可把他乐坏了。“终于可以亲眼见到老虎了,我一到动物园就直奔虎山,盯着老虎看了一整天!”汪宝华说,从那以后,他经常会去动物园,如今创作的老虎成了他的得意之作,有一种百兽之王的气势。

2006年,汪宝华参加了北仑区老年书画协会,经过专业人士正规系统的指导后,汪老的绘画技法有了质的突破。2010年,在汪老87岁那年,他举办了首场个人画展。截至目前,汪宝华在宁波等地举办的个展或联展累计已近20场,获得的各类奖项有几十个,其中不乏重量级荣誉。

【记者手记】

专注于喜欢的事,或许这就是最好的养生之道

近几年,潮新闻记者也采访过不少期颐老人,每位寿星都有自己的活法,有自己的养生之道。而我们今天探访的这位汪宝华老人,也算是特别的一位。除了耳朵有点背,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到日常生活的老年慢性病。

每天20个深蹲,100个侧抬腿。这是他每天早上的习惯。“年轻时当会计坐得太多。”汪老说,锻炼过后喝一杯温水,这对他非常重要。然后再吃早餐,一日三餐吃得不多,但必须有一碗汤。

前几年,汪宝华的儿子和老伴相继去世了,在郭巨街道南门村汪家弄的一栋二层农居里,汪宝华与76岁的儿媳妇郑秀仙住在一起,家里还养了一条棕色的狗。汪老的卧室没有空调,照片墙上的全家福照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,90岁寿辰拍了一张,去年寿辰也拍过一张,尽管四代同堂,但儿子和老伴都不在了,填补空缺的是养了4年的爱犬。

客厅里挂着的两幅画作,都是汪老自己的作品,装裱得很精致,汪老说,卖卖也值两三千元。在厨房,郑秀兰把准备的晚餐给记者看,足有七八个菜,都是小碗炖的,适合慢嚼慢咽。

采访结束离开时,汪老把祝福潮新闻和杭州亚运会的两幅字送给记者。

热爱可抵岁月漫长。我想,专注于一件自己喜欢的事,心无旁骛,或许这才是最好的养生之道。
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

热门推荐